市委公开选拔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答记者问
经市委研究,决定面向全市公开选拔1名定职位的正处级干部人选、10名不定职位的35周岁以下副处级干部人选(其中“80后”人选2名)、60名不定职位的30周岁以下副科级干部人选、50名县区定职位的副科级干部,报名工作已经开始。为此,记者就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一些问题,采访了市委公开选拔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
问:对开展这次公开选拔工作主要基于什么考虑?
答:主要考虑有四个方面,一是持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近两年来,市委按照中央《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和省委《关于贯彻<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的规定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初始提名权,坚持把民主推荐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初始环节和必经程序。大力推行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使差额选拔干部制度常态化。注重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先后面向全市公开选拔了10名35周岁以下副处级年轻干部、竞争性选拔了57名乡镇(街道)副职,并积极破解常规公开选拔中容易存在的“高分低能”弊端,探索“干事导向”引领“考试导向”的新路子。坚持树立重视基层导向,特别是在去年的换届中,既注重全市统筹乡镇党政正职,又注重提拔使用表现优秀的乡镇党政正职,确保基层优秀干部上得来、机关优秀年轻干部下得去,建立来自基层一线的干部培养选拔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可以说,我市这次开展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是持续贯彻落实中央《纲要》和省委《实施意见》的具体步骤。二是持续落实市委加大年轻干部培养力度要求的现实需要。在连续几年的全市组工会议上,市委都明确提出要加大培养优秀年轻干部的力度。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的这一要求,市委组织部以去年的县乡换届为契机,对全市干部队伍状况进行了调查摸底,针对年轻干部青黄不接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分析研究,提出并大力实施年轻干部成长工程。采取结合换届集中使用一批、开展竞争性选拔发现一批、立足项目一线培养一批等“三个一批”的办法,促进优秀年轻干部加快成长。在换届中,从县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现状出发,采取政策性交流、培养性交流、结构性交流等措施,在注重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进入县乡领导班子的同时,又注重调动各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年龄段干部的优势,形成老中青梯次搭配格局,年轻干部培养工程迈出了坚实步伐。但从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需要出发,迫切需要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境界和更大的气魄,广开进贤之路。这次开展公开选拔工作,就是市委加快实施年轻干部成长工程打出的又一套“组合拳”,就是在统筹解决各个年龄段、各种身份、各个层面干部出路、充分调动他们积极性的同时,突出选拔30周岁以下的副科级、35周岁以下特别是“80后”的副处级等年轻干部,持续解决莆田年轻干部青黄不接的问题。三是持续树立选人用人导向的时代需要。市委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等用人原则,营造了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从反馈的2011年全国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看,我市整个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组织工作满意度测评均有较大幅度提升,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尤其是换届纪律要求知晓率位居全省设区市第1名。在今年开展的市直部门处级干部调配中,创造性地综合运用“群众公认度、人岗合适度、提任成熟度、工作需要度、总体平衡度、心理调适度”等“六个度”,作为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撑杆”,作为提高组织工作精细化水平的“支点”,作为凝心聚力激发热情的“磁场”,进一步提高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也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开展这次公开选拔工作,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是为了进一步树立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风向标,营造风清气正、人和业兴的良好氛围,持续打好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组织工作满意度的主动仗。四是加强干部储备的长远需要。自去年换届以来,市委一直强调,不仅要抓干部配备,更要抓干部储备,如果仅仅是简单配备,不抓后备和储备,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是不负责任的,对莆田的发展是不负责任的,对干部的未来和未来的干部也是不负责任的。对2010年公开选拔10名35周岁以下副处级年轻干部、2011年竞争性选拔57名乡镇(街道)副职1:2入围的差额考察对象,市委组织部始终高度关注,注重跟踪管理培养,按照“个人自愿、专业对口、项目需要”的原则,从中选派了30名干部参与项目小组工作,既是兑现把入围的差额考察对象作为跟踪培养对象的承诺,又是持续为干部成长负责的表现。市委这次之所以一次性拿出10名副处级干部人选和110名副科级干部人选,主要是放眼未来,着眼将来,针对储备优秀年轻干部的长远需要,从源头抓起,让更多优秀年轻干部能够进入组织视野,切实发现、储备一批优秀后备人才,做到一次公选结果,多次开发利用,为莆田的持续发展储备丰富的年轻干部资源,提供源源不断的年轻干部保证。
问:这次公开选拔工作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这次公开选拔,市委态度审慎,准备充分,对开展公开选拔的各个要素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调查摸底和研究论证,总的思路是:把“竞争”作为核心要素,把“统筹”各个年龄段、各种身份、各个层面干部作为创新之举,把选拔“年轻干部”作为重点突破,主要采取“五定”措施,即确定选拔方式、择定选拔职位、界定选拔范围、拟定资格条件、设定选拔程序,确保达到“形式多样、规模效应、开放有序、普遍认可”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选拔量多。这次一次性公开选拔121名干部人选,数量、规模均创历史纪录,相当于近年来我市公开选拔干部的总量。二是覆盖面广。既有处级,又有科级;既有行政编制,又有事业编制;既有群团组织,又有参公单位;既有领导职务,又有非领导职务;既有专门针对年轻干部的职位,又有广开大门鼓励各年龄段干部参与选拔的职位;既有定职位选拔,又有不定职位选拔,层次多、范围广,涵盖了党政综合类、经济类、政法类、社会事业类、群团类、专业技术类等各个类别。三是联动性强。这次公开选拔,市县联合,上下联动,有统有分,统分结合。在资格审查、面试体检、组织考察、决定任用等环节,根据干部管理权限,在市委统一领导下,由市委公选办、县(区)委公选办分别组织实施,既提高了效率,又节省了成本;既于法周全,又于事简便;既坚持了市委的统一领导,又尊重了县区委的用人权限。四是导向性正。将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命题,持续着眼“干考”结合,凸显“竞争”属性,强化“能力”取向,注重考素质、考能力、考真才实学、考平时积累,让死记硬背和突击复习派不上用场,力求分能相符,防止高分低能。通过用“干事导向”引领“考试导向”,达到“干而优则上”、“学而优则上”、“能而优则上”、“德而优则上”,实现“干得好的考得好、能力强的选得上、作风实的出得来、上了岗的干得棒”的目标,引导广大干部把“平时”当“战时”,把“战时”当“平时”,自觉加强人品官德修养,把主要心思和精力用到安心本职、踏实干事上来。
记者:与以往的公开选拔相比,这次公开选拔有哪些创新之处?
答:主要体现在五个首次:一是首次突出选拔年轻干部,注重从源头抓年轻干部的选拔,专门拿出60名30周岁以下的副科级干部人选和2名“80后”的副处级干部人选面向全市公开选拔,尚属首次。二是首次扩大面试的民意基础。实行“大评委制”,评委由具有面试考官资格的考官、选拔职位所在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代表、中层干部代表和群众代表组成。并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和管理服务对象等参加旁听,加强监督,确保从“好的种子”中进一步选择出“优的苗子”。三是首次采取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面试。为增强面试结果的“含金量”,在采取结构化面试的基础上,还引入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方式,并继续采取人机对话的形式,全面测试考生分析判断、沟通协调、驾驭局面及语言表达等素质能力。四是首次开展“四度”测评。为充分体现“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强化德的优先地位,并凸显用当其时,实现人岗相适,对定职位的考察对象进行提任成熟度、人岗合适度、群众公认度和德的认可度测评,对不定职位的考察对象进行群众公认度和德的认可度测评,实践锻炼期满考察时再进行提任成熟度、人岗合适度测评。在公选组织考察这一环节开展“四度”测评,也是首次。五是首次延伸选拔链条。不定职位的副处级干部人选和副科级干部人选,一律实行“实践试岗”,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副处级干部人选由市委负责安排实践锻炼岗位,副科级干部人选由各县区委负责安排实践锻炼岗位,使考场上的分数与工作中的能力互相验证,以分测能,以能验分,进一步在实战中考察识别干部,确保把合适的人用到合适的岗位上。
记者:请问这次公开选拔的时间是如何安排的?主要有哪些程序步骤?
答:这次公开选拔,是年度组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9月5日开始,主要分为发布公告、网络报名、资格审查、统一考试、组织考察、决定任用、向社会公布结果等七个环节。
——发布公告。以中共莆田市委公开选拔工作领导小组的名义,在莆田电视台、湄洲日报等新闻媒体以及莆田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网站上发布公告。
——网络报名。统一实行网络报名,采取组织推荐或个人自荐的方法进行,凡具备报名条件的人员均可报名。每人限报一个职位(报考不定职位的30周岁以下副科级干部人选的暂不分县区,按笔试成绩由高分到低分进行公开选择县区参加面试)。
——资格审查。共青团莆田市委书记人选和不定职位的副处级干部人选的报名人员,由市委公选办负责资格初审,县区定职位的副科级干部报名人员由报考职位所在县(区)委公选办负责资格初审,不定职位的30周岁以下副科级干部人选报名人员,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属市直单位的由市委公选办负责资格初审,属县(区)的由报名人员所在县(区)委公选办负责资格初审。初审后由市委公选办统一汇总,合格者准予参加笔试。资格审查贯穿公开选拔工作全过程,笔试后,进行资格复审。共青团莆田市委书记人选和不定职位的副处级干部人选的报名人员由市委公选办负责组织复审,不定职位的30周岁以下副科级干部人选和县区定职位的副科级干部的报名人员由报考职位所在县区委(工委)公选办负责组织资格复审。对未通过、未参加复审或本人明确表示不参加面试的,出缺名额根据笔试成绩排名顺序依次递补。
——统一考试。分笔试、领导能力测试、面试等三个步骤。笔试、面试内容依据《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命题,由有资质的专门机构提供试卷。共青团莆田市委书记人选和不定职位的副处级干部人选面试工作由市委公选办组织,还须进行人机对话测评。共青团莆田市委书记人选采取结构化面试和无领导小组讨论两种方式;不定职位的副处级干部人选采取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面试。县区科级干部职位和不定职位的副科级干部人选的面试由所在县(区)委公选办组织,采取结构化面试的方式。
——组织考察。采取先体检再考察的方式进行。体检不合格或不参加体检出现缺额的,不递补考察对象。考察工作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有关规定,对考察对象的德、能、勤、绩、廉进行全面考察。
——决定任用。根据考试综合成绩和考察情况,按干部管理权限,共青团莆田市委书记人选和不定职位的副处级干部人选由市委研究决定,不定职位的副科级人选和县区定职位的副科级干部由报考职位所在县(区)委研究决定。共青团莆田市委书记人选和县区定职位的副科级干部任用人选,按规定进行为期7天的任前公示,公示后未发现影响任用问题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办理任职手续,并实行一年的试用期。不定职位的副处级干部人选和30周岁以下不定职位的副科级干部人选,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为期7天的任前公示,公示后未发现影响任用问题的,采取“实践试岗”的做法进行实践锻炼,时间1年,期满后经考察胜任的,按干部管理权限安排具体职位,任职级时间从实践锻炼起算。《莆田市2012年联合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简章》已经详细介绍了具体任职办法及规则,请大家上网查询。
——向社会公布公开选拔结果。公选结束后,及时把结果向社会公布。
问:各个环节的入围人选怎样产生?
答:根据有关规定,开考环节,报考人数与选拔名额必须达到10:1以上的比例方可开考。人数不足的,属于定职位的,该职位不开考,该职位报名人员可根据资格条件改报其他职位;属于不定职位的,按照经资格初审合格的实际报名人数重新确定选拔名额。笔试环节,笔试满分为100分,根据笔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照5:1的比例确定面试人选。其中共青团莆田市委书记人选采取结构化和无领导小组讨论两种面试方式,分别按结构化面试占60%、无领导小组讨论占40%的比例计算面试总成绩。团市委书记人选和不定职位的副处级干部人选的考试综合成绩按笔试占40%、人机对话占10%、面试占50%的比例折算。其他人选考试综合成绩分别按笔试占40%、面试占60%的比例折算。根据考试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定职位的按照考察人选与选拔职位数3:1的比例确定体检和考察人选,不定职位的按照考察人选与选拔人选名额2:1的比例确定体检和考察人选。考察结束后,按照1:1的比例研究确定任职人选。
问:如果同一县区同一职位出现两个或以上面试考室,而每个考室的面试考官评分标准不可能相同,怎样解决?
答:为避免同一县(区)同一职位因不同考室面试考官评分宽严程度不同造成得分差异,我们参考了全国一些地方解决类似问题的做法,并专门委托市统计局提供了目前较为科学、合理、公正的对每位考生面试成绩修正的具体办法(弃权或得零分的考生不参与修正):本考室考生修正后的面试得分=本考室考生面试得分×本考室修正系数。本考室修正系数=各考室考生面试得分中位数的平均数÷本考室考生面试得分的中位数。面试得分和修正系数取小数点后两位、四舍五入。修正系数采用中位数而不采用算术平均数的主要原因,在于算术平均数和中位数均属于统计中的平均指标,算术平均数的基本算法是用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之和除以总体单位数,中位数是将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数列中点位置的标志值即为中位数。算术平均数有个突出的弱点,即容易受到极端值的影响,当数据中出现特大或特小标志值时,其平均数的代表性将减弱,而中位数是一种位置平均数,它不受个别极端值的影响。
问:如何把握这次公开选拔的报名资格条件?
答:《公告》中已经对报名人员的学历、任职资格、年龄等要求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在年龄方面:共青团莆田市委书记人选的报考年龄,是根据省委组织部、团省委《关于做好设区市团委换届工作的通知》(团闽委联[2012]17号)文件要求确定的,共青团莆田市委将于今年10月前换届,团市委书记人选继续提名的一般最高不超过38周岁,新提名的一般最高不超过36周岁,由于现任团市委书记已经超过继续提名年龄,因此面向全市公开选拔这一职位人选。共青团仙游县委副书记人选也是依据文件规定而确定的。在突出选拔年轻干部的同时,对报考县区定职位的副科级干部人员的年龄没有过于限制,目的在于为各个年龄段干部敞开大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学历方面:总体上呈“金字塔”式,越是年轻、越是源头性的干部,学历要求越高,报考30周岁以下不定职位的副科级干部人选的,必须具有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团市委书记人选和不定职位的副处级干部人选,学历要求在大学本科以上;而县区定职位的副科级干部人选学历要求在大专以上,主要考虑到如果条件设定过高,会使部分具有实际工作经验但学历不是很高的基层干部失去竞选的机会。在身份方面:这次公选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为不同身份干部提供竞争机会,事业录用干部可报考公务员职位;市管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中符合条件的处、科级干部也可报名;聘用制干部可报考县区定职位的事业单位(不含事业参公),但考上后,聘用制干部身份不变,岗位同样实行聘任制;医护人员可报考医院、卫生局职位。在专业条件方面:报考县区审计局副局长、金钟水利枢纽管理局副局长、医院正、副院长、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卫生局副局长、水务局总工程师、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法院审判庭庭长、法院审判员、检察院检察员等职位的,要具备与职务相对应的专业技术条件。在任职年限方面:根据《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中办发[2004]13号)的有关规定,让更多的优秀年轻干部能够脱颖而出。
问:请问怎样报名参加这次公开选拔?
答:这次公开选拔,统一实行网络报名,符合条件的报名人选可登陆“莆田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网”报名,在网上填写个人信息和上传照片。市委公选办和各县(区)委公选办都设有咨询电话,逢节假日照常接受咨询,详情请大家登陆“莆田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网”查询。
问:如何确保这次公开选拔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答:全程透明、阳光操作、加强监督、严肃纪律,是公开选拔工作的生命线,也是这次公选工作必须遵循的一个铁的原则。市委杨书记专门强调,必须严肃纪律,确保公平公正。一是全过程信息公开。只要是能公开的、该公开的,第一时间全部公开。做到程序、报名人员资格审查情况、每个环节的成绩、选拔结果、监督方式等“五个及时公开”。二是全过程立体监督。设立电话、网络、信访“三位一体”的监督举报平台,在由纪检、监察等有关人员组成的监督组严格、全程监督的基础上,还聘请部分“两代表一委员”、离退休老干部等担任特邀监督员、巡视员、观摩员,参与各个环节的工作。笔试、人机对话、面试等全部现场监控、全程录像。面试邀请群众代表旁听,增强面试的透明度和公正性。三是全过程杜绝人为因素。坚持关口前移,从程序设计上杜绝了任何人为操作的可能。引入人机对话测试模式,减少人为误差。笔试、面试考场、考生、考官、监督人员等全部随机抽签产生,特别是面试环节,考生由谁来考、考官考谁都是随机动态的。我们真诚欢迎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对公开选拔工作进行监督!一经发现违纪违规,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记者:很多同志对这次公选充满期待,也有部分同志可能有些顾虑,请问对此怎么看?
答:公开选拔既是强者与强者的竞争,也是自己对自己的挑战。部分同志思想上有一些顾虑是正常的,但希望大家能够摆正心态,主动把握机会,积极迎接挑战,接受组织挑选。主要消除三个顾虑:一要消除怕考不上丢面子的顾虑。公开选拔体现的是竞争,是竞争就会有胜负。参与竞争,接受挑战,是对自己实力的全面检验,即使没能成功,对自己也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能够发现自己的差距,使自己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这同样是一种收获。入围人员的笔试成绩将在莆田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网站上进行公布,并通知其本人。未入围人员的成绩不对外公布,只有输入个人身份证和准考证号码,才能查询。公选办将严格遵守组织人事纪律和保密规定,不会泄露报考者的任何信息。二要消除影响进步的顾虑。干部参加公开选拔是响应组织号召、接受组织挑选的表现,组织上是大力提倡的,不管此次成功与否,都不会影响今后的进步。三要消除人选内定的顾虑。公开选拔就是为了拓宽选人用人视野,使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市委始终高度重视公开选拔的导向性和公正性,在条件资格设定、程序步骤设计、具体实施操作等各个环节都坚持全程公开透明,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内定人选是根本不可能也是绝对做不到的。希望符合条件的同志踊跃参与,勇于竞争,接受组织挑选。市委组织部专门下发了《关于做好2012年联合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动员报名工作的通知》,各县区(管委会)、市直各单位要按照通知要求,积极鼓励、支持并推荐符合条件的干部报名参加公开选拔,我们诚挚地欢迎符合条件的广大干部积极踊跃参加公选。
问:这次公开选拔工作如何组织领导?
答:这次公开选拔工作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在市委的统一领导下开展,成立“中共莆田市委公开选拔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本次公开选拔工作的领导和指导,组长由市委书记杨根生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市委副书记赖军同志、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林承通同志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分设综合组、资格审查组、宣传组、监督组、后勤保障组,负责本次公开选拔工作的日常工作。整个公开选拔过程,凡需集体研究决定的事宜,都将经领导小组或委托领导小组办公室集体研究决定。